廣告看板
 

01c head-04

MaMaStation > 頭條專題 > 家庭熱話 > 做個聰明的「餵飯媽」
做個聰明的「餵飯媽」
Latest update: 週六, 03 二月 2018 10:00       Text by: Administrator   

2孩子長大,就該自己吃飯,但為什麼不肯好好吃,老是等人餵呢?其實,自己吃飯真的不簡單。該不該餵飯不是絕對答案,要看餵的方式對不對!

1

孩子長大,就該自己吃飯,但為什麼不肯好好吃,老是等人餵呢?其實,自己吃飯真的不簡單。該不該餵飯不是絕對答案,要看餵的方式對不對!

幼兒園老師說,現在愈來愈多的小少爺、小小姐,用餐時間就算再餓也不會自己拿餐具進食,一定要等老師幫忙,「看他們的動作,拿湯匙好像跟農夫拿鋤頭一樣沉重。」

孩子為什麼沒辦法「自食其飯」?我們找找看原因,到底是孩子不會,還是不想!

想像一下,眼睛看到食物,是顆豌豆(認知),想到它的味道與口感(記憶),伸手抓住湯匙(手眼協調、抓握),伸長手臂將湯匙靠近豌豆(視覺的距離測量),轉動手臂和手腕用湯匙將豌豆舀起(小肌肉運用),或許還需要讓豌豆靠著盤子邊緣才能成功(問題解決),終於舀起豌豆,小心維持湯匙的角度收回手臂(大小肌肉的穩定與協調),然後張開口,將湯匙準確的送進嘴裡—而不是鼻孔(本體覺器官的位置與姿勢),再閉起嘴脣含著湯匙,好把湯匙取出而不讓豌豆掉出來(口輪肌運用)。

這只是很簡略的描述,就看得出難度吧!用筷子可就更難,還需要手指具備細部分工的能力才做得到。

四階段,學會「自己吃飯」

當孩子四、五個月大,想抓東西放嘴裡就可開始練習,會抓小餅乾塞進嘴裡是「準備好使用餐具」的訊號。觀察學習有四個過程:

一、觀察大人示範吃飯動作。一開始我們可以握住孩子抓餐具的手,帶著他感受伸長手臂、旋轉湯匙、平移食物入口的感覺,接著和孩子面對面用餐,讓他明確的觀察示範動作,引導他立即模仿,在你一口、我一口的過程中確認動作。

二、讓孩子記住觀察到的示範行為,當爸媽不在身邊時才能自己吃飯。可把動作編成兒歌或口訣,讓孩子記住畫面和語句。

三、讓孩子試試看,在沒有示範時,能自己吃到飯。

四、引起動機,讓孩子願意自己動手吃(這是重點)。如果孩子不願意自己吃,必須檢查是哪個階段出狀況,解決「卡住」的問題。是動作不熟練做不到,需要再跟著一起做?還是沒記熟,沒有示範就忘了?或者沒有自己吃的動機?

爸媽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進食是長大的表現,值得驕傲。千萬不要用條件交換的方式,會使「自己吃飯」喪失意義。不過也要保留一點彈性,讓孩子仍擁有撒嬌的權利,隨時能享受被媽媽照顧的幸福感,這種「有安全感的放手」,是孩子願意獨立成長的基礎。

遇到孩子偶爾要求大人餵飯,不妨答應吧!如果孩子已經具備「自食其飯」的能力,要媽媽餵飯只是需確定媽媽不是要把我推開再也不理,孩子這時候需要的其實是大人的關注。就像小孩在公園,自己跑去玩一陣子,會想要回來媽媽身邊看看,再繼續去玩一樣。

建議可用間隔的方式,一人拿一個湯匙,媽媽餵一口,小孩自己吃一口,或是媽媽把食物堆上湯匙,由小孩自己送進口中。

餵孫兒吃飯是祖父母滿足自我實現的重要方式,這個過程讓他們感覺被需要、被依靠。如果媽媽想要訓練孩子獨立吃飯,可請熱情幫忙的祖父母擔任楷模的角色,和孩子面對面示範進食的動作,或是大人餵一口、自己吃一口間隔的方式,這樣既不傷長輩的感情,又能維持孩子的訓練品質。

 

作者: 特教老師 王嘉璐 (親子天下Baby) 

轉自親子天下


+ 0
 

請先登入,以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