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d head-16

MaMaStation > 育兒百科 > 育兒疑難 > 醫生分享:專注力「過度症」
醫生分享:專注力「過度症」


+ 0
Latest update: 週四, 20 五月 2010 23:14       Text by: Administrator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幾位尋求幫助的家長﹐他們都擔心自己孩子有「過度活躍症」的問題﹐希望有訓練可以改善問題。
 


相信在香港生活的人,沒有人未聽過「過度活躍症」這個行為發展問題。「過度活躍症」其實包含了一系統的問題,而當中可以為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的病徵。病人可能出現當中一方面的特徵或兩個特徵都有。可是,你是否有聽過「專注力過度症」呢?專注力過多會有問題嗎?

原來患有「過度活躍症/專注力不足」的人,並非做所有事情都專注不了。當他們遇到他們感到新鮮的事情,例如新玩具,或感觀上有刺激的活動,例如電子遊戲機 時,他們通常都能夠專注非常,比其他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若回到現實世界,需要遵守規律和專心日常活動時,他們便難以自控,並且出現各式各樣不耐煩的 表現。例如容易分心、做事缺乏條理、不能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等。

所以,有些孩子如只會異常專注於某一些觀能刺激較多的東西上﹐而與平日其他的生活常態截然不同的話,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原因是這種專注力「失衡」的狀況,反映了三個問題:
‧ 他們控制自我的能力不夠
‧ 只有刺激感較多的事物才會令他們有興趣
‧ 對於要操訓和重複的東西,例如功課等,基本無法完成。不斷被人催促和責罵也只會影響自信心

在實際臨床的案例中,如果是真正屬於病態的﹐就必須配合各方面的專業人士去訓練和改善,但是案例數字並不多。最多的反而是行為表現上不能夠專心,而不是真正 腦部病變。這些例子,只要在行為上作出糾正便可。不過,最佳的做法是預防。我們應該從孩子小時候開始便培養孩子的專注的能力。

‧ 從兩、三歲開始,就安排一張固定的小桌子和椅子給孩子。而且安排他坐在離開成人和干擾較少的地方。這個地方就用來安排孩子做各樣的工作,包括食東西、看書、玩玩具等。我們鼓勵孩子不要隨便離開座椅。就連我們與孩子一 起在那兒活動時,我們也要專心和不要隨便中斷。

‧ 在活動前,要求孩子先準備好自己和物件,包括喝水、上廁所、畫筆等。在活動途中,盡量不要讓孩子的各樣藉口得逞。

‧ 在活動時,父母可選擇性坐在孩子旁邊,但切勿好心做壞事,做對孩子騷擾的事,例如斟茶遞水、討論學校的事情、噓寒問暖等。這樣只會分散孩子的專注力。

‧ 如果在時限內能完成工作,請給予簡單、直接的表揚。孩子才會有成功感。但是,時限沒有標準,必須跟據孩子的情況而定。

‧ 如果並未能夠專心完成工作,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接下來的活動,例如玩玩具的時間。這是一個叫做「合理後果」的方法。

總結:
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學習,卻往往疏忽了專注力的培養。而專注力正正直接影響學習。所以,父母應該從今天起,循序漸進去培養孩子專注力,讓學習成績繼續進步。

資料提供:
MaMaStation兒科顧問醫生、康寶寶首席兒科顧問醫生- 張傑兒科專科醫生

 

 

請先登入,以發表評論。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cc logo-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