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看板
 

01c head-04

MaMaStation > 頭條專題 > 家庭熱話 > 從行為觀察孩子心情
從行為觀察孩子心情
Latest update: 週二, 03 三月 2015 00:00       Text by: Administrator   

150成長過程一定會遇到挫折,不論課業、交友、家庭,一旦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外顯行為會同時緩慢改變,如睡眠不足、飲食減少、沈默寡言,若無法獲得適時輔導,就有可能發生偏差行為,因此家長有義務仔細觀察孩子,生活是否遇到困難,妥善給予支持,改善心中不安,必要時應該共同求助醫療專業。

外在行為探求心理健康
當同儕重要性越來越高,孩子不一定會向父母吐露悲傷情緒,但一定會有外在行為徵兆可循,尤其說話用字,當孩子不經意講出自殘字眼,例如生命了解、創造傷害、甚至傷害他人,可能代表孩子陷入困難,無法自行處理生活難題,家長就必須找尋適當時機介入,慢慢誘導孩子說出困擾,以免悲劇發生。

突然大吃嗜睡可能是心情不佳
曾有研究發現,憂鬱症未成年患者,體重可能會比同年紀稍高,甚至還有高出平均體重兩倍案例,專家解釋,增加飲食是部分民眾抒壓方式,孩子當然也可能會因挫折增加食物攝取,再加上缺乏運動,體重當然會直線上升;另外,當孩子或動力下降,睡眠時間徒然增加,但晚上又睡不著,也必須值得注意。

正面討論取代責罵
當孩子情緒起伏突然非常大,平時對任何事物都不敢興趣,討論到特定話題時卻異常憤怒,代表孩子擁有心事,對於生活可能改到沮喪,或自我價值不足,短時間內不斷透露出負面字眼,甚至拒絕上學,家長有必要找出原因,適度交談找出原因,讓孩子認為你能夠給予幫助,用正面態度處理困難。

轉載自:台灣新生報

1


+ 0
 

請先登入,以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