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看板
 

01c head-04

MaMaStation > 頭條專題 > 家庭熱話 > 6種陪玩方法,取代手機養小孩
6種陪玩方法,取代手機養小孩
Latest update: 週五, 21 十二月 2018 00:00       Text by: Administrator   

2兒童時期的經驗影響往後的大腦運作,因此,童年時期的經驗儘量不要單一化,愈多元愈好。用手機放影片給孩子看固然能一時取靜,卻只能當被動的訊息接收者。讓孩子動起來,別讓他失去了遊戲的能力。

 

1

最近朋友傳來一則影片,內容是一個年輕的爸爸手忙腳亂的照顧年幼的兒子,兒子邊哭還邊揮手打爸爸,這位爸爸靈機一動,拿出手機給兒子看,然後兒子就很神奇的安靜了,緊盯著手機不再哭鬧。然後爸爸把手機拿開,孩子又開始哭,一拿回孩子面前,孩子又瞬間安靜。影片很短、很有趣,孩子看到手機突然安靜的一幕也很有戲劇效果。但我想的是,這對父子以後的命運會是什麼?
選項(A):這位爸爸學到了安撫兒子的方法就是拿出手機,以後只要跟兒子在一起,他就會拿出手機給孩子看,於是始終沒有學會與孩子互動的方法。
選項(B):這位兒子學到,爸爸是無能的,手機是偉大的,所以兒子模仿崇拜父親的時代已經過去,手機成為新的爸爸。
選項(C):兒子很小就習慣手機教養法,他的大腦以手機的互動方式建構,於是長大後也成為手機兒童、手機宅男和手機大人。
選項(D):長成手機大人的兒子如果以後成為爸爸,也會用手機安撫孩子。
選項(E):以上皆是。
我無意杯葛科技對於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現在滿街都是吃飯、走路、坐車都盯著手機看的人,新世代的孩子更是在手機環境中長大。我曾問我家兒子,你們同學下課都在做些什麼或聊些什麼?我原本只是想表達關心,也瞭解一下現在孩子怎麼互動。但他的回答是,同學不用互動也沒有在交談啊,大家都是上課偷看手機,下課玩手機,然後晚上回家繼續啊!
這讓我關心這樣的成長經驗對孩子心智建構的影響。至少根據我有限的知識和過去科學家對於人類發展的研究,人類兒童時期的經驗影響其大腦運作,越豐富真實的經驗越有助大腦建構的豐富化與彈性。
童年經驗勿單一化
因此,童年時期的經驗儘量不要單一化,要愈多元愈靈活越好。給孩子玩手機不是不行,但不能成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活動。那怎麼辦呢?對幼兒的成長而言,「遊戲」是生活經驗豐富化最好的建議。
請檢視一下你家的孩子平常都在玩什麼?理想的狀況下,孩子的遊戲至少要有六種基本的類型才足以促進孩子的發展。如果可以,請想辦法讓你的孩子這六種類型的遊戲都有機會能玩到。
❶ 感官遊戲:可以促進聽、聞、看、摸等感官刺激的遊戲,例如玩沙、玩水、做勞作、聽音樂等。
❷ 體能遊戲:包括使用到大肌肉的跑、跳、攀爬、翻滾等活動,以及運用到小肌肉的揉、捏、抓、握等各種遊戲。帶去戶外大自然玩、公園、甚至社區的親子館都好,儘量讓孩子身體動起來,靈活和平衡度都要夠好,身體才會健康、腦袋的執行功能才會好。
❸ 認知遊戲:各種可以操弄、把玩、拆解、組合、建構的遊戲,例如積木、拼圖、智慧拼片、魔術方塊等。
❹ 扮演遊戲:可以讓孩子想像、假裝、角色扮演的各種遊戲,提供例如手偶、象徵玩具、各種可以裝扮的道具衣服等,讓孩子可以在當中練習溝通、協調、表達、展現各種角色的行為。最重要的是,還要提供玩伴,以促進社會互動。
❺ 語言遊戲:唱歌、唸謠、看故事繪本、討論、接語彙、猜謎、說笑話或故事接龍等,各種讓孩子對語言敏銳、能靈活運用口語的遊戲。
❻ 規則遊戲: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才能玩的各種遊戲,例如撲克牌、棋類、各式桌遊、電動等,孩子可以在鬪智、競賽中破關或獲勝的遊戲也都在此類。
人類的視覺和聽覺是最強勢的感官,用手機或電腦播放的刺激一下子就可吸引並操控住孩子的注意力,但也讓孩子成為被動的訊息處理者;但在遊戲中,孩子的心智處理和身體運作都是主動的,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會更有益處。下次,如果你和我一樣收到這種用手機養孩子的影片,請幫我轉寄這篇文章給那些父母,只要用對方法陪孩子玩,搞定孩子一點都不難!


作者: 清大副教授 周育如 (親子天下雜誌)
https://m.parenting.com.tw/article/5076320-周育如:6種陪玩方法,取代手機養小孩/?eturec=1&ercamp=extend_article_m


+ 0
 

請先登入,以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