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看板
 

05b head-26

MaMaStation > 專欄特區 > 專家專欄 > 健康心理學 > 性格理論(四)
性格理論(四)
Latest update: 週五, 13 三月 2015 00:00       Text by: 李威廉   

150根據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的見解,常見的自我防衛機制可以分類為逃避型、自我欺騙型、攻擊型、代替型,及建設型,除了建設型防衛機制外,其他類型的防衛機制若長時間「使用」(防衛機制是由潛意識驅使),有機會演變為心理疾病。可是,我們又會常常不自覺地使用多種自我防衛機制而自己是不知道的。為了對多種自我防衛機制更加了解,今日我們先談論逃避型及自我欺騙型的例子:

 


1

逃避型防衛機制,包括:
1) 壓抑(repression): 壓抑是指當一個人的某種觀念、情感或衝動不能被超我(superego)接受時,下意識地把痛苦的經驗或慾望擠到潛意識裡去,以使自己不再因此產生焦慮、痛苦,這是一種不自覺的遺忘,但是壓抑在潛意識中的這些慾望或痛苦經驗還是有會不自覺地影響人類的行為。最為人熟悉的例子是女孩小時候被親人性侵犯,當時的情景(侵犯者的身份、樣子及行為)以至個人的觀感(無力感及感到自己很骯髒)不被自己的道德標準(超我)所接受,於是不自覺地把這些羞恥的經驗壓抑。女孩長大後,當她與丈夫或男朋友有親密行為時,壓抑多時的被侵犯經歷使她抗拒這種正常的親暱行為;
2) 否定(denial): 是最常用又是最簡單的自我防衛機制,意指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拒絕接受一些難以承受或不愉快的事實或經歷以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例如媽媽不能接受其初生嬰兒已病逝的現實,每天仍堅持到醫院病房照顧其身患重病的嬰兒; 末期癌症患者否認自己罹患絕症等;
3) 退化情感(regression): 當人經歷到失敗或受到沉重壓力而不想面對時,便有機會把情感和心智後退到兒童時期,使用比較幼稚的方法去應付困難,例如依賴別人或逃避自己對事情的責任。例如人遇到重壓時會感到渾身骨痛、疲勞或「患病」,並渴望得到身邊人的關心與照顧,同時希望別人同情他的苦況,挺身而出為他解決困難。

2

自我欺騙型防衛機制包括: 
1)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是
2) 在現實中採取的行為與其潛意識是完全背道而馳,原因是如果把潛意識表達出來會不合乎社會的要求或違反道德標準或引起內心的焦慮,因此表現出來的行為與潛意識完全相反。例如你非常憎恨公司內某一個同事,惟他得到你上司的賞識及其他同事的認同,於是你對他的態度也十分友善和藹;
3)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是
4) 在現實中使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釋企圖為自己錯誤的行為、想法作出辯護,藉此減少自己因錯敗而產生的焦慮與沮喪,例如明明技不如人輸掉比賽,卻把失敗的責任推諉予裁判判決不公、比賽場地太差影響發揮等等;
5) 儀式與抵消(ritual and undoing): 當發生一些與超我有衝突的事情,有些人會以象徵性的事情作抵消之用,以填補因不被超我所接受而產生的焦慮與罪疚感覺。例如老人家年幼時經歷戰亂常常捱餓,甚至眼見自己父母因不忍心小孩捱餓而把那僅僅剩餘的糧食也分給自己,心裡產生許多的焦慮; 現在老人家每次煮飯(儀式)也會煮多於自己家庭能食用的份量(抵消),作為一個補償。

下回我們再談論剩餘的攻擊型、代替型,及建設型自我防衛機制

 


+ 0
 

請先登入,以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