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b head-26

MaMaStation > 專欄特區 > 專家專欄 > 食療中醫學 > 胎位不正食療及穴位
胎位不正食療及穴位
Latest update: 週四, 12 九月 2013 00:00       Text by: 黃紹傑 中醫師   


150妊娠三十二周以後,如果胎先露(fetal presentation)及胎位(fetal position)有異常的,就是「胎位不正」。「胎先露」是指分娩時,胎兒最先進入骨盆入口(即最先露出媽媽體外)的部分。「胎位」是指胎兒的方位,除枕前位(即BB頭向下,BB「枕」骨位於母體骨盆腔的「前」方)為正常胎位外,其餘皆為異常胎位。

 

 

 

最常見的異常胎位為臀位及枕後位,即是屁股向下或BB頭部方位不正常。導致胎位不正的原因迄今仍未明確,西醫認為可能與以下有關:一.BB頭入盆受阻,如頭盆不稱及前置胎盤等;二.胎兒活動範圍增大,如羊水過多,經產婦腹壁鬆弛、雙胎及早產兒等;三.子宮畸形。

西醫對於胎位不正的治療方法有二:一是等、二是在孕婦肚皮上,以手力按摩,將胎兒轉正,如不改善,最後就要剖腹產。古時中醫也有兩個方法,一是中藥,二是針灸。先說說中藥。中醫婦科典藉《傅青主女科》曾經記載用「轉天湯」治療胎位不正:

 

1

「妊婦生產之際,有腳先下而兒不得下者,有手先下而兒不得下者,人以為橫生倒產,至危之症也,誰知是氣血兩虛之故乎!...產母之氣血足,則胎必順,產母之氣血虧,則胎必逆;順則易生,逆則難產。...急用轉天湯以救順之。」

人參(二兩)      當歸(二兩,酒洗)
川芎(一兩)      川牛膝(三錢)
升麻(四分)      附子(一分,制)

傅醫師認為,胎位不正與「氣血兩虛」有關。他記載,轉天湯有「一劑而兒轉身矣,再二劑自然順生」之效。但是,傅醫師是古人,古人已死。現代的人如果遇上胎位不正這種問題,除了「等待」、「按摩」和「剖腹產手術」三種途徑之外,孕婦還有什麼其他的選擇呢?

1, 諮詢註冊中醫師,服用中藥。

2, 食療。

2

黃氏轉天食療方

材料:

人參(四錢)      酒洗當歸(三錢)
川芎(二錢)      川牛膝(三錢)
升麻(一錢)      (制附子(半錢))

製法:

藥材洗淨,浸水半小時,加薑片、紅棗、陳皮及瘦肉適量,煲二至三小時後,加少量鹽後飲用。

功效:

益氣養血,轉胎催產。

方解:

原方用人參(二兩)、當歸(二兩)、川芎(一兩)等等,用量偏大,因此我把他們調教至合適份量。方中的當歸川芎,就是中醫著名的「佛手散」,有促進順產的作用,有興趣知更多的朋友可以看看這個專欄的舊文章。川牛膝引血下行,升麻提升肺氣,一升一降,有助調整胎位。至於附子,是用來溫經絡暖胞宮的,原方用一分似乎太少,寒底病人可以用至半錢,熱底病人則不用附子。生附子是毒藥,製附子才可以食用。製附子在沒有中醫處方的情況下不易買到,如有困難,不用亦可。

3

3, 艾炙

大家掛在口邊的「針灸」,其他是兩種療法:針刺與灸法。針刺就是「桔針」,用針刺激穴位。灸法,就是用一些溫熱物料,在穴位上加熱,用來「溫經通絡」。灸法當中,「艾灸」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即是用艾條薰灸穴位,來治療疾病。艾條在一般國貨公司或醫療用品店有售。

胎位不正是造成難產的主要因素之一,幸好現今科技發達,有做足產前檢查的,都可以及早知道。現時中醫有一個安全有效的方法,亦不需等到臨盤一刻才治療。方法是用艾條薰灸「至陰穴」(在尾趾腳甲外側,距趾角0.1寸,請看附圖)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鐘。這個方法可以求診中醫操作,也可以自行在家艾灸。內地醫院的西醫產科,也會建議胎位不正的孕婦用這個簡單、有效又便宜的中醫療法。香港的婦產科西醫,也應該學一點點中醫。

 


+ 0
 

請先登入,以發表評論。